行业专访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专访
人物·洞见 | 专访嘉兴市 12345 政务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——张林燕
来源:中国电子商会 发布日期:2024-12-10

      随着客户对于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,服务行业面临着服务效率提升和客户体验优化的双重挑战。同时,这也是创新服务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机遇。如何把握这一变革,对服务行业的未来至关重要。

      基于这样的行业态势,《客户洞察》杂志 11 月刊以“洞悉客户心声,引领服务未来”为主题,邀请到嘉兴市 12345 政务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林燕,为我们分享她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深入思考和嘉兴市 12345 在“优质服务”上的探索与优秀实践。


【访谈如下】


      张主任,您如何看待12345政务热线在连接政府与市民中扮演的角色?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?

      在如何解释政务热线的角色,其实群众已经给出了答案,在群众眼里和心中“12345就是有事找政府”,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,更多的是寄托和期望。12345政务热线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架的是“连心桥”,做的是“暧心事”。这座桥,不仅是政府与市民联系的纽带,更是发挥着政务服务的“总客服”、社情民意的“晴雨表”、回应诉求的“主渠道”的作用。

      嘉兴12345是在红船旁成长起来的,自诞生建立以来,历经二十余载的建设发展,始终坚持以“打得进、接得通、办得好、群众满意”为目标,致力于打造“一号响应、一窗受理、一次办好”的新时代“民呼我为”服务新样板,以“7×24小时”在线服务,强化换位思考,做实工作举措,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快速反应、快速受理、快速批转、快速督办,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
      兴政务热线在26年来的风雨兼程中,始终将“红船旁”政务热线作为“六心服务”的宗旨和目标,在终蕴积累中借助技术,从建立之初的“听声不吭”模式,一步步进阶到“未闻先讲”的信息数字时代,“用红色倾听民声”“用蓝色汇聚民情”“用青色网络连心”“用绿色解读民意”“用金色不忘初心”,以更主动、更阳光、更个性化的方式为群众服务。


      面对市民的多样化需求,嘉兴12345政务热线如何确保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精准服务,确保市民问题得到及时解决?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成效?

      政务热线工作落脚点是提升市民参与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通过“3有”把市民的“需求清单”转化为“满意清单”,通过“小改变”为群众办“大好事”。

      一、满怀真诚“有温度”。听民声要“俯身贴近”,当成自己的“家人”什么话都“入耳”,什么事都“上心”,和人民群众越聊越亲,和人民群众有“聊不完的话题”,真正和群众熟络了,群众才能放心说出“心里话”,把心里烦闷的、忧愁的都说出来。定期组织市、县两级党政领导,市级部门(单位)主要负责人每月一次接听群众来电,现场回应民生热点与社会关切,一些个性化和疑难杂症的事项都得到了解决。

      二、源头治理“有速度”。瞄准问题的“靶心”,群众的事如果不快些解决,就会成为群众心头消散不了的“愁云”,成为纠在一起的“疙瘩”。借助参与构建12345与110、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三个平台互联互通“民声一键办”工作的机制,从源头上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,各类民声事项办结率达99.22%,其中现场办结率达96.11%。相关工作经验在《法治日报》《新华社》等新闻媒体上刊登。

      三、解决问题“有力度”。我们用“六制办理”:首接即办制、属地责任制、协同办理制、限时办结制、信息公开制、质量评价制。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,增大了服务效果,树立了服务型形象,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称赞。通过延伸服务,使政务服务热线成为群众的“便民线、亲民线、连心线”。


      数字化时代,嘉兴12345 政务热线如何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能?

     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,12345正在承受着伴随时代出现的新事态的冲击,嘉兴12345政务热线,积极探索“政务服务+数字智慧”,运用智能技术以提升政务热线的服务效率和质量,在信息哺育、提炼锤打、分流梳导、数据发电上做文章。

      在人工智能应用上,引入了智能导航全语音门户、智能质检、智能教练、智能知识库、智能派单、智能拨测,通过搭建智能质检、智能教练、智能知识库等智能场景辅助来提升话务人员的服务技能。

      同时,顺应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,应用智能客服“小嘉”,用全语音智能导航提供更便捷的政务服务,日均接通率提升近8个百分点。“小嘉”涵盖了公积金,社保、医保、生育金等多个关键业务模块,日均解答超1600通咨询来电,直接问题解决率达35%以上,开通智能短信回复功能,已累计发送公积金、社保、医保、生育金等27.4万条辅助短信,为市民开辟一条高效、便捷的咨询快车道。如智能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优化知识分类体系,使知识结构更清晰;智能搜索算法,使话务员提高信息检索精准度,方便快速定位,服务效率得以有效提升。 

      在数据开发应用上,实现数据与智能深度融合,让数据智能说话,让12345不仅是“传声筒”、“连心桥”,更是政务服务指挥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,精准出击、准点服务、汇集民声、维护民意。我们制定出台的《嘉兴市12345政务热线信息分析预警工作办法》,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、共性和典型问题,办法出台以来从12345数据中分析预警的信息,通过编辑各类信息专报、周报、月报,呈送市委市政府168篇,获采纳和领导批示107件次。这些信息报送,就是由巨大的12345政务热线数据库的运用效应,“第二政研室”作用得以真正体现。


      您认为嘉兴12345 政务热线在跨部门协作、资源整合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案例或经验可以分享?

      嘉兴12345政务热线在部门协同办理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,包括建立了嘉兴“民声一键办”工作机制,实现与嘉兴执法平台互通,同时与水电燃气等多家民生部分建立联动机制,为民生诉求办理开辟一条“快车道”。特别是嘉兴“民声一键办”工作机制,打通了12345、110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,畅通“民声”事项接听、流转、推送渠道,形成全网融合、信息互通、责任明确的“铁三角”架构体系。通过厘清“民声”事项流转清单,明确12345、110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三方职责,针对性质不明、边界模糊、职责不清的,建立健全首接责任制,由首接部门先期受理,事后分类推送、协同解决,无论群众打哪个电话,都能实现无障碍流转。例如,在处理消费纠纷时,我们通过“民声一键办”工作机制,将工单流转至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,由镇(街道)服务队按照“1分钟接单、2分钟联系当事人、10分钟到达现场”的要求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处。自改革以来,12345、110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相互流转“民声”事项11万余件,占比较高的劳资类、消费类纠纷事项办理时限分别从10个、7个工作日缩短为24小时。

      面对市民的投诉和建议,12345 政务热线是如何进行闭环管理的,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?

      政务热线是“小窗口”服务“大民生”的直接体现,每个来电都有始有终,每一个事项都形成闭环,服务市民的过程才算是完整。嘉兴12345的三个“必”的做法,形成了闭环处置,全过程跟踪督导的工作机制。 

      一是热情受理,做到“凡诉必应”。我们在确定基础业务工作中,明确提出要做到环节“四个有”,即“有登记受理、有解答转办、有回访核实、有分析研判”,确保群众每一件诉求都能受理、都有回音的闭环。进程“六管理”,即“工单登记、政务解答、流转交办、协同处置、回访核实、监督评价”。通过“四有六管”,强力打造“你问我答一口清”的高素质话务员队伍,形成短、平、快+便捷的办事服务特点。通过强化的闭环“接诉即办”工作机制,形成了纵向全市域上下联运,横向事权部门互联互通的全流程透明政务热线工作体系。我们年均接听群众来电160余万通,接通率96.2%、事项办结率100%、群众评价满意率99.1%。   

      二是有序转办,做到“凡应必办”。实实在在帮助群众合理的诉求能得到处置。在转办过程中,对需要转办的每通来电事项,制定了“三明确”,即“明确转办原则、转办时限、转办要求”,确保转办的群众来电都能够得到认真办理。对于推诿塞责、随便应付、不积极认领的承办单位,直接发出提醒单,我们先后与嘉兴本地的《读嘉》、与广播电台新闻频道《小新说事》联办《12345现场办公》专题栏目,建立了平面媒体、电台电视、互联网络,采取现场办公、新闻报导的社会监督体系,在开展正面能量宣传的同时,实现了热线工作“全方位、文体化、多围度”的监督。

      三是回访核实,做到“凡办必果”。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在把好“三个关”,即程序关、合法关、回复关,确保群众来电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、承办单位的答复意见准确清楚的同时,对“应付办”“不敢办”“不真办”等现象进行提醒通报。这一制度,在营商助企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,通过完善营商环境事项交办处置、跟踪督办、回访核实等闭环运转机制,提升涉企服务能力,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活动中,助力嘉兴市评价位列地级市前十。

专委会介绍|行业动态|专委会活动|获奖单位|行业专访|专委会会员|联系我们
中国电子商会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 Copyright 2009-2010 CNCCA All rihg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电话:010-82794120
ccombiaozhunzu@cecc.org.cn 京ICP备13044805号-5